电影《芳华》有段经典旁白:“说芳华只有青春,是不对的,芳华不光包裹着青春,而且拥有更多青春以外的诗篇,来让青春的烟花绽放得更持久,更璀璨,而且每个人芳华的颜色,都是不一样的。”看完电影后,脑海中一直闪现着自己的芳华。可以说,我的芳华里写满了青涩和懵懂,幸福和快乐。
小时候,村里还有广播喇叭。每天在放学回家路上,远远的就听到村里广播放着︰《社会主义好》之类革命歌曲。中午放学就是赶着听评书,收音机是那个时代的缩影,男女老少端着饭一起围坐一起听《三国演义》,《水浒传》评书节目。那些娱乐匮乏的年代,那时最好的精神食粮,记录着邻里间的淳朴与和谐。
在那个用煤油灯时代那时,我们很单纯,似乎有用不完的时间,使不尽的精力。现在想想,只不过是周末都不回家,又没有电视、手机,所以有大把时光供自己消受!当时,正值琼瑶热。她在小说里描写的爱情完美无瑕、甜蜜浪漫、惊天动地、轰轰烈烈!这让懵懂的我们青春萌动,疯狂地迷上了琼瑶之类爱情小说。总有同学能想方设法地搞到一两本,想先睹为快却很难,因为抢不到手。别人白天看,我只能等他睡了,偷偷地打着手电筒在被窝读,动不动就是通宵。《窗外》《聚散两依依》《庭院深深》,还有《围城》和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就是这样读完的。如今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,各种影视充斥着荧屏,林林总总的音乐萦绕于耳,精彩纷呈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,却从中丝毫感觉不出当年的那份快乐。
长大后开始了外面的世界,有了人生太多的第一次,故乡就变得很遥远。
第一次离开家乡,开始四年军营生活。高中一毕业,通过层层体检,顺利开始军旅生活。一头是父亲和母亲牵挂,一头是艰辛的军事训练磨练。那时电话还没有普及,信是唯一纽带。父亲家书语言简洁、没有过多的说教和反复的叮咛。印象里父亲的家书是一气呵成,从不打草稿,简化的行体字整洁干净。在那些成长的日子,父亲的来信便成了我的精神食粮,度过了四年军旅生活。后来我写了《父亲的家书》,回忆那段家书的经历,发表在2014年07月13日宝安日报《打工文学》。
第一次在外漂泊,难忘打工的日子。在深圳十几打工生活里,最难忘的是城中村租房住的时光,苦涩而快乐。经历多次搬家,后来我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,告别了城中村租房的日子。在住宅小区里已经没有这么多故事,大家有一种陌生感,紧闭的防盗门关闭着每个人的心,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空间,少了那种温情的感觉。时间一天天过去,我却开始怀念城中村的握手楼,怀念那些和我合住过的人,怀念村中那些街边的小摊,怀念那个嘈杂、脏乱、俗气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。深圳城中村正在一个个消失,我租住过城中村有些已经变成商住小区,那段租房的日子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!为了纪念那段日子,我写了篇《住在城中村的日子》发表在2014年3月9日《晶报》都市人生栏目。
在所有记忆里最难忘的是单车的记忆。我的第一辆单车是永久牌的,那还是二哥送给我的二手车。2000年我在县城自来水公司上班,就是骑车上班。车子稳重,又能载货,又不用保养,那是我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。下班后我还经常骑车带着全家去逛街、逛公园,座椅后传来老婆和孩子笑声,一辆单车就是满满的爱!
这就是我的芳华,充满了好奇心,写满了不安分,走的再远,却无法放下的故乡和亲人思念,一段淳朴的幸福岁月。感谢伴我走过芳华岁月的所有亲人,朋友和同事。我的青春诗篇因你们而精彩!芳华或许短暂难留,岁月流转处却沉淀下百样风景,就像电影《芳华》这些荧屏上的女神们,孤芳不自赏,戏剧满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