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企业文化 文学天地 难忘的家乡小吃------江西米粉
难忘的家乡小吃------江西米粉20190319


       在外漂泊的日子,有许多难忘的家乡小吃、而让我最难忘的家乡小吃——江西米粉 ,它把自己和家乡的距离拉的很近很近。
       到过江西的人一定会记住早餐上那诱人的米粉,它是由大米磨成粉然后用机器进行压榨而成,比粉丝要粗一些。吃法主要是烫、拌和炒,其中人们喜欢的还是烫粉。江西米粉在江西来说那是有口皆碑的,家乡人对烫粉的钟情。走进烫粉的早餐店,你可以看到个个都是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那美味的米粉,经营者也是不停地吆喝着、慢慢的家乡味,给久归的游子家乡般的美味。
       小时侯,只有逢年过节才有米粉吃。每次吃自己家米粉,我都会兴奋地跟在母亲身后绕着锅边转,心就像那锅中烧开的沸水,跳得老高。米粉还未起锅,口水早已溢满了嘴角。米粉盛在碗里,白嫩淡香。那时吃粉,碗里除了放点儿油、盐和辣椒,还要放一点儿颗粒状的味精,吃在嘴里异常舒心。母亲疼我,煮米粉时,总要在我的碗里多放一点儿猪油,吃起来就更香。母亲的关爱让我感激,我曾暗想,等我长大了,也要在母亲的碗里多放点儿油。那时,我觉得米粉是我吃到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,如果每天都有一碗米粉吃,人活一生也算有福了。江西米粉的香味就这样在我的肠胃和记忆中存活。
       一碗江西米粉,让我想起儿时点点滴滴。初中毕业时,父亲已经从三十年的村支书岗位退休了。那时我读初中,四哥读高中,读书是家里最大的开支。在那个年代村支书是没有退休金的,年迈的父母靠一点农业收入很难维持我和四哥的学业。父亲又重新操起老本行做香填补家用,一做就是十年,直到父亲快过世的一二年。在老屋前,父亲盖了一栋平房,在哪里开始做香。从初中到高中,每逢暑假我也跟着父亲做香,后来我也学会了。
       为了给香卖个好价钱,母亲晚上提前捆扎做好的香,准备好二副担子,安排我们父子第二天到临近高安市新街镇集市卖香。我和父亲凌晨三点出发,从刘公庙到新街走了几十里山路,唤醒了一路蛙鸣,天刚刚亮赶到集市,我们开始卖香。上午9点后,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,父亲见香卖的差不多,就带我挑着担子去要了二碗江西泡米粉。小店老板将青翠的油葱作点缀,偶尔加几片青菜叶,唯一的调料就是一撮盐,配上一碟海带小菜。在哪个实物匮乏的年代,一碗泡米粉勾起了我的食欲。我的舌头已伸出大半,我从来不曾嗅到过这样香的汤粉。我没有看老爸,只顾埋头吃粉。不知是梦想得以实现的缘故,还是米粉的确好吃,仅几分钟时间,碗里的米粉连同汤被我吃个精光。如同昨日一碗泡米粉温暖我的全身,鲜美的味道超过如今任何美味。
       父亲只捞了几根粉留在自己碗里,就把剩下的一大碗粉推到我的面前。对于极少上集市的我来说,一碗米粉的诱惑也着实太大了,父亲正看着我:“慢些、慢些,我们不赶时间。”吃完米粉,父亲付过钱,抽过一卷烟丝,才缓缓起身。 
       习惯了江西米粉 ,追求清汤似的淡定从容,有小葱点染,沉淀着对昨日的缅怀。而那个清晨,远走数十多里山路,在高安新街是我吃过的这辈子最香的米粉。